楊兆華代表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在大會上作了2016年工作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9月份,家紡行業總體運行同比有所增長,效益效率向好,內銷較為平穩,但投資大幅回落,出口金額同比下降。預計2016年全年行業運行仍將保持低個數增長,其中出口總額負增長但出口數量增長,內銷會略增。
從數字上看也許不甚漂亮,但這一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
因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周期。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全球經濟低增長困境弱化了外部需求,特別是國際分工格局出現重大調整,無一例外,家紡行業從2012年起也進入了調整期。
據了解,2016年以來,中國家紡協會理事會努力推進家紡全行業轉型發展。理事會以中國家紡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為行業擎領,以展會為市場拓展抓手,以家紡大賽為創新契機,以交流合作開辟走出去空間,以精品活動推動行業交流,注重為全行業謀篇布局,注重為家紡企業發聲,注重求變求新,注重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一些新探索加快了家紡行業發展動能轉換。
新服務,由“賣布”轉為“賣生活方式”。在今年的秋季展中,參展企業不管是在產品展示中,還是在陳列布局上,都特別注重整體家裝效果,注重營造場景式體驗,在產品、圖案等細節上下了很大功夫,把“大家居”的美深深植入在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里。特別是成品簾的推出,不僅僅是一個新營銷理念的推出,更意味著對產業鏈利潤再分配格局的改變。這種新思考,將深度影響行業未來。
新渠道,商業模式創新成一大亮點。家紡企業越來越注重線上線下融合,更好整合和互補企業內外資源,提升客戶體驗。例如:真北集團在打造軟裝體驗的同時,由4K高清觸屏組成的終端銷售體驗系統搭載了家居物聯網生態系統,消費者、經銷商、生產商可以通過軟件系統下單,并實現信息傳遞互動,摸索O2O模式。本屆秋季展與阿里巴巴開展深度合作,充分發揮阿里巴巴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家紡展會信息同步。青島紅領的C2M跨境電商直銷平臺、定制平臺,引起家紡企業的強烈興趣,學思維、學模式、學平臺,將為行業提擋加速注入新動能。
新合作,跨界融合備受青睞。伴隨著“大家居”理念的普及與推廣,今年協會在幫助企業整合資源、打通中間環節、暢通經營渠道上下足功夫。協會與中國家具協會、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建立戰略合作,倡導家具、布藝、地毯、燈具、工藝品等的跨界融合、抱團發展。企業合作共贏的同時也給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一體化家居解決方案和服務。
楊兆華同時也強調,今年以來,家紡行業出現了幾個新情況:一是家紡行業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行業發展亟待重拾信心;二是出口數量增長,但出口價格下降;三是三大專業市場銷售增長幅度逐月下降;四是企業效益分化。明年會不會有所改觀,需要家紡人高度關注。
創新本身就是機遇
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企業如何突圍?面對當前電商、微商等新渠道給傳統行業帶來的沖擊,企業如何應對?面對國際產業格局的變化,中小企業如何把握機遇?
帶著這些思考和困惑,40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家紡人,在以“布局十三五,開創新家紡”為主題的“2016中國家紡大會”上尋求答案。
當前的經濟數據,對包括家紡在內的傳統制造業意味著什么?馬光遠11月28日在他所作的《下一個風口:中國經濟大勢及制造業的應對》主旨演講中用一句話做了描述。他說,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局,舊經濟在調整,新經濟在崛起。傳統制造業面臨極大的調整壓力,創新是走出困局的唯一路徑,傳統行業將殘酷洗牌,未來3-5年最困難。
馬光遠借用任正非的“進入無人區”來形容說當下的整個中國經濟。他說,中國的發展模式正從過去的人口紅利走入發展的“無人區”。這個地帶需要更多的創新,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制度生態,去創造新的競爭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王天凱對此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說,經濟減速不見得是壞事,短期看是困難,但從長期看,倒逼行業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倒逼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渠道創新、品牌建設、設計研發等,是好事兒。“昨晚和在座的一些企業家聊天,聽到行業在跨界融合等方面的探索,大家對行業未來發展有很多很深的思考,我很高興。”
“家紡這兩年增速明顯下降,說明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好的,就像王會長說的,我們要充滿信心,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走出去。面對困難,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求新求變。”上海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偉斌給大家鼓勁兒。
中國家紡協會副會長朱曉紅表示,協會今年成功舉辦春秋兩季家紡展,規模成效顯著。如果說春季家紡展的強勢回歸是為企業注入發展信心,那么秋季展的跨界好評則堅定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作為紡織三大終端產業之一的家紡產業,正在被賦予新的定位和內涵。未來的家紡將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時尚產業,是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創意產業。
江蘇張家港總商會、浙江海寧家紡協會等多位業者看好家紡窗簾的前景。他們表示,創新本身就是一個機遇,新渠道跨界組合、消費需求升級、與資本深度結合,這些都是未來希望之所在。
盡管家紡行業多是中小企業,但對做大做強也有著期許和憧憬。
佳華偉業資本近年來一直在跟蹤研究家紡行業。董事長宋向前說:“我們花了四年的時間,把家紡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都跑了一遍,作為一個投資者,我特別看好這個行業。大家要鼓足信心,你們看自己的行業覺得不咋的,但是與別的行業比較一下就會信心很足。最近也參加了一些會,家紡行業應該算表現很好的一個行業。家紡企業需要放棄保守,擁抱資本,小企業與大企業抱團,合力做大做強。”對此,有業者呼吁,希望家紡企業重視建立家紡產業基金的重要性。
楊兆華對家紡行業2012年以來的創新探索予以高度肯定。他說:“從今天我給大家呈現的一些數字來看,家紡行業的增長是非常穩定的,大概在3%左右。從幾個上市公司來看,不管是線下萎縮線上擴張,還是從單一的床品向'大家居’轉移,這樣的結構調整實踐,說明大家都在創新轉型,都在積極思考未來怎么做,行業發展需要這一寶貴的精神。”
據了解,目前家紡行業尚無一家企業市值突破百億元。“我們需要抱著開放的心態、包容的心態,通過合作達到共贏,使家紡行業未來出現大企業,在渠道創新、資本運作等方面能夠引領整個行業,早日實現家紡強國夢。”楊兆華寄予行業領軍企業。
謀篇布局“十三五”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近期正式發布。《綱要》緊緊圍繞行業增長的目標,針對創新能力不足、渠道建設不夠、國際布局不高等突出問題,強調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 “三品戰略”,明確了今后五年家紡行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措施建議。
對于行業“十三五”發展期間的主要目標,《綱要》做了明確要求。產業規模穩定提高,行業銷售收入累計增長30%,年均增長5.5%,平均利潤比“十二五”期末有所提高。2020年,家紡纖維消耗量達到1620萬噸,年均增長1.68%。家紡產品出口額達470億美元,年均增長3.2%。
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經濟仍將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并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馬光遠更是直言,全球經濟正在進入“平庸的十年”。面對相較復雜的全球經濟新常態,家紡行業該如何作為?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在致辭時說,我國紡織工業“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精神可以概括為“明確一個目標,堅持兩個導向,立足三個判斷,強化四大能力,落實五大理念,提出六大任務,實施七項措施。”面對困難增加了、利潤下降了、傳統比較優勢日益弱化、新動力待加強的不利局面,“轉型升級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智能制造將是未來一個時期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它將改變企業的組織形式、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品的功能。希望家紡行業在智能制造方面有所作為,特別是在智能家紡產品的創新開發中拓展廣闊的市場空間。”
“任何一個經濟大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制造業。”馬光遠從中國制造業如何應對經濟變動的角度給出自己的看法。他說,無論是工業4.0,還是互聯網制造,都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不斷涌現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特別是信息通信技術與各產業領域的技術融合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改變著制造業的生態。
他認為,當前,美國加息的后果、英國脫歐可能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全球經濟的不太平可能比想象的還要糟糕,也許真正的困難還沒到來。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到會深度解讀“十三五”規劃、對外投資環境。牛犁認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李鋼認為,面對外部需求不振、國際產業轉移變化、國際規則重構以及國內比較優勢變化、傳統優惠政策受制的外貿發展環境,我國“十三五”時期外貿發展主要目標將從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外貿經營主體、貿易方式五個層面進行優化,希望家紡行業和企業及時思考和應對。
楊兆華表示,最壞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時代,機遇與挑戰總是并存的。“十三五”時期,行業協會將從以下五個方面,推動《綱要》的實施:一是建設新家紡,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二是倡導新生活,改善供給提升服務;三是構建新格局,優化配置協調發展;四是立足新高度,打造品牌促進升級;五是發展新經濟,資源節約綠色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實干將托起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