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某紡織公司成立于1999年,專門從事各種規格的色織面料生產,產品一般都出口到東南亞。作為一家比較老牌的企業,過去幾年受到各種影響,收益不是很好。但老板比較有遠見,近年來已經通過提升設備,產品升級以及有效的管理,扭轉了不利局面,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去年,該企業的銷售總額達到了1.3億元。
不過今年,該企業再度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國家日益重視環保問題,使得污染屬性比較嚴重的印染行業成為紡織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排頭兵”。目前,印染行業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并逐漸成為了稀缺資源。由于兩個行業的聯系非常緊密,印染行業的調整必然會影響紡織產業,生產計劃、交貨周期幾乎都受到了大的沖擊,企業因此不敢擴大產能。
眾所周知,紡織產業需要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如果其中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產就會有麻煩。印染行業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整個紡織行業,這成為了紡織產業目前面臨的大問題。但即便如此,紡織產業還是非常支持印染產業的升級和改革。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印染行業升級成功之后,對紡織行業絕對是好事。二是紡織行業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實現自身的升級。
不過,升級也并不簡單,原材料、勞動力、環保等成本的不斷上漲,成本增量幾乎‘吃掉’利潤,這是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傳統紡織企業面臨的困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紡織市場行業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企業規模的大小并不是主要問題,主要是因為低端產品供大于求。通過低成本生產低質量產品推向市場盈利的方法已經走不通了。劣質或者低端的產品“滿大街都是”,但質量優秀的產品,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都是稀缺的,稀缺自然價高,能實現盈利。
所以,對于紡織企業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轉變觀念,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提升自動化程度,而在企業設備投資、技改項目方面,政府有一定的獎補政策,這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一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