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2016已經悄然過去,無論是內部結構調整的困擾還是外部環境的不利因素,在這一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有企業被拍在沙灘上,也有企業乘風破浪而來,越行越遠。
2017年已經到來,你是否已經掌握了新形勢,瞄準了方向,準備揚帆起航?
1月11日,以"構筑紡織經濟增長新動力"為主題的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二屆年會在新年之初聚集行業內外的領導、專家以及企業代表,解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基礎上,分析2017年紡織行業經濟走勢、穩定外貿增長新動力、完善供應鏈發展新動力、增強企業創新等問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在致辭中說:"2016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但是受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和內部結構性矛盾困擾,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外貿出口,內銷、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形勢比較低迷,迫切需要經過行業上下的努力解決存量中的矛盾與問題,挖掘新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要進一步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力爭在2017年扭轉行業增長趨緩態勢,增進行業健康發展。"同時,他還對已經舉辦了十二屆的中紡圓桌論壇給予了肯定,"這種行業性論壇一直堅守著產業經濟研討的定位,主題的選擇具有明確的宏觀背景和行業現實意義。"
1、風向--在海上航行,如果不能準確的觀測風向,以及海量、暗礁等一系列環境因素,那么要到達目的地就是天方夜譚。
2017年,紡織企業將面臨怎樣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政策走向?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曾擔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他的演講客觀、易懂、幽默,也很理性。如今,很多人把中國經濟現在遇到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歸結到周期性問題,而他認為很多問題都是結構性問題。對于如何區別周期性和結構性?他說:"周期性問題可以用挺、用熬的辦法。而我們現在遇到的是結構性問題,不能熬,所以中央將著力點放在供給側機構性改革上面。"同時,他還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第一供給是人的供給,讓人口數量紅利消失轉為人口質量紅利提高,努力從供給角度提高人口的質量,包括行業的員工素質,比如工匠精神。另外一個就是改革,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主攻方向是提供有效供給,根本途徑就是深化改革。
面對宏觀政策及經濟環境,紡織企業要有理性的判斷,著力創新才能取得突破,同時也要對消費結構升級有正確的預測。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2016年或許是2010年以來年度GDP增量最高的一年,如果經濟增長為6.7%的話(大概率事件)。"
2016年,支撐經濟L型走穩的重要因素包括了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投資、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庫存周期見底的推動以及減稅降費等帶的企業成本減輕等因素。潘建成說:"2017年中國經濟在各種壓力與動力均衡下L型經濟發展有望延續。其中,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尤其是服務型消費的快速增長,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包括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較快發展將成為實現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消費結構升級的特征為,商品-服務(物質-精神),模仿型排浪式-個性化,低成本-高品質(生態、安全、品味)。"
對于2017年紡織品外貿出口壓力,很多人都非常悲觀。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認為,2017年的貿易進出口形勢要比過去三年好得多。他從進出口貿易從數字中分析到,我國貿易進出口止跌回升,去年下半年貿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紡織原料和紡織制品進出口總體上與大勢相一致,甚至要比一般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稍微好一些,紡織服裝出口將進入一個緩慢(溫和)擴張階段。紡織工業發展過程重要注意三個問題:民營企業為主、國際化水平高、市場競爭充分;核心要圍繞產業鏈、價值鏈和技術鏈進行創新;貿易和投資替代作用典型,不要過分糾結于貿易的增長。
2、蓄勢--面對未知的2017,剛走過2016的紡企,你準備好了嗎?
雖然還沒有2016年的全年數據,但是面對1~11月的數據來看,基本形式已經明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對紡織經濟形勢與增長新動力進行了分析。他表示:2016年,紡織行業總體穩中趨緩、緩中有進、進中有難、深度調整,具體表現為生產增速放緩、投資增長回落、內外市場有難、質效平穩趨好。
從數據來看,2016年 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率5.2%,該數值低于全國,也低于工業行 業。孫海濱分析其原因是,今年原材料價格不高,產品出口價格降幅較多,然而成本并沒有減多少,新價值、附加價值實現的速度緩慢。
在投資方面,2016年1-11月,紡織服裝投資1.16萬億,增速6.7%,比去年同期回落8.3%。從區域方面來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去年投資增速基本平穩,有的稍微回落。但西部地區,去年投資增速特別顯眼,同比增長19%,其中新疆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倍,占全行業投資增量的20%以上。可見,介于大量政策的扶持,現在紡織行業投資的熱點在新疆,加快了這個區域投資的速度。
從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三大終端行業來看,去年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比較大,都在20%上下。由此可見,終端行業對終端的市場信心不足,或者是處在深度調整,等待擴大機會的一個狀態。盡管這個行業經濟指標、經濟效益指標要高出全行業的水平,但其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幅度超過全行業的水平。
在出口方面,2016年1-11月份,紡織服裝出口增長為6.6%的負增長,比全國負增長幅度小一點。其中,對美國的增長,對歐盟、對日本、對東盟,這四大主銷市場增長全部是負增長。從銷售水平來看,1-11月份主營業務收入6.6萬億,增長4.2%,利潤為2460億元人民幣,增長4.8%,增速略有回落。
孫淮濱表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仍將低迷,特別是受特朗普新政、美國脫歐等因素的影響增加了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不確定性,國際市場需求明顯改善的壓力較大。紡織行業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必須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振實體經濟,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核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三品戰略"提升和消費升級;加快線上線下渠道攜手共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不斷鞏固國際份額;加快智能化推進;加快新材料應用以及繼續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面對2017年,紡織企業要蓄勢待發,挖掘發展新動力。孫淮濱說:"我們所謂的'新動力'是相對的,并不是全新的。從政策導向上,抓住全民二胎政策以及三品戰略;在消費升級方面,關注綠色、輕奢、定制、非遺、場景、體驗等問題。"
3、引擎--紡企是紡織行業這艘大船的各個部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擔負的責任,讓引擎的動力十足。
那么,紡企在構筑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過程中,有哪些舉措?
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立表示,2017年北京時尚控股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思路,用好首都戰略資源,積極借鑒創新力量,努力搭建起政產學研一體、京津冀協同一帶一路重大項目,以及北京時裝周等開放合作平臺;延伸拓展紡織服裝產業鏈條,價值鏈條,開拓更為廣闊的業務區域和虛擬空間;加快培育時尚相關的設計、創意、影視、娛樂、傳媒、會展、培訓、檢驗檢測等新興業務,在持續推進公司轉型中謀劃時尚產業大發展。
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黃春輝則認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主要從堅持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三方面做起。大企業應主要擔當起轉型升級的任務,包括積極推動技術進步,帶頭加大研發投入;主動轉型升級;加快"走出去"步伐,帶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積累國際市場運作經驗,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
另外,孫淮濱同北京銅牛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賈曉彬,華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方隆,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魏偉,找紗網創始人、CEO頊棟,宋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日升展開了交流和討論。
其中,方隆表示,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和利用,是紡織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和創建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通過建立從紡織資源到產品到消費到再生資源這一循環利用模式,可以極大地改變紡織行業傳統的線性生產模式。在此情況下,無紡布將在廣闊領域發展;現在環境十分有利廢舊紡織品發展,機制創新十分重要,應避免低端惡性競爭。
賈曉彬認為,在這個大形勢下銅牛的核心點還是轉型升級。由于地處北京,除了整個行業的情況之外,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實際上也給銅牛提供了更大的挑戰,也是機會。
圍繞時尚控股集團立足時尚、科技服務,打造時尚產業集團的愿景,技術方面互聯網方面是銅牛的強項,傳播方面有以電影為主題文化創新的業務,希望通過這個翅膀的發展,反過來能支持品牌服裝的發展,時尚產業的發展,這樣形成戰略產業的協同。
頊棟表示,找紗網是初創型企業,立志于推動行業變革,降低行業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2017年,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希望成為紡織原材料行業的一個小網紅。
宋日升則發表了對智能制造的看法,他說:"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不少企業都在努力在上智能生產線。我認為,做裝備要把握住發展趨勢,能夠從自身開始,從最基本的與客戶之間,能夠人機合一提供這樣的服務,能適應將來的發展趨勢,讓整個裝備系統真正的智能化,能夠對全過程、全要素實現智能化的管理。"
此外,本次會議上還揭曉了"沭陽杯"第五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獲獎名單并進行頒獎。為鼓勵綜合及行業媒體做好紡織新聞宣傳工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了第五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評選活動。最終,按照綜合類、行業類媒體共評出優秀記者4名,各類作品獎32篇,其中一等獎4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8篇,優秀獎13篇。
(以上圖片來源于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